qq靓号 在我国传统的思想中,对于生死看得很重,佛家也说“世人生死事大”。所以在古代,人们对出生与死亡都十分重视,也因此衍生出了许多习俗与文化。 在古人看来,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延续,它并不意味着结束。人死后会灵魂离体,与肉体分开,这个灵魂就是大家口中的鬼。 在传统文化中,人们认为鬼在阴间生活,与人的作息时间相反,他们在阴间也有一套与人间相似的社会制度。而鬼的居所就是活人为他们建造的坟墓。 鬼的坟墓在建造时也要看风水,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下葬。同时要为死者陪葬其生前喜爱的器物,家中富裕的人还会额外陪葬金银珠宝等财物以示哀痛与不舍,并希望死者在阴间也能富裕的生活。 但这样丰厚的陪葬品却吸引了一些心怀不轨之人。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走投无路者,古代因农业生产水平不高,一旦有天灾人祸就能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。命都要没了自然也管不上什么礼制、道德。 一类是单纯被利益诱惑的盗墓贼,这些人本身的道德水平就不高,面对丰厚的陪葬品,自然毫不手软,也根本觉得破坏什么风俗。 这些盗墓贼会挖开坟墓,偷走墓中的陪葬品。但他们也不会什么东西都拿,墓主人陪葬的玉,他们一般不会带走。盗墓贼的主要目的就是盗取陪葬品发财,从古至今玉都是比较值钱的,那些盗墓贼为何不拿走玉呢? 不易出售,怕被发现 春秋时期,玉的种种美好品质与“君子”靠拢。人们逐渐开始用玉来指代君子,甚至有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的说法。 众人对玉趋之若鹜,逐渐玉就成为了人们身份的象征。到了后面玉被纳入了等级规划,只有帝王才能用白玉。其余人根据等级的不同只能使用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玉。 除了种类之外,对玉的大小、色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。佩戴超越自己身份的玉会被视为犯上、不守礼法。 也正是因为种种的规定与对玉的喜爱,有许多人会在玉上刻自己的身份信息。这也是防盗的一种手段。 盗墓贼的社会身份一般不会很高,就算带走了玉也很难卖出去。出售高于自己身份的玉会引来他人怀疑,更何况有的玉还会刻有墓主人的身份信息。出售这种玉,一不小心就要去吃牢饭。 怕被墓主人报复 在古代人们对鬼非常敬畏,同时又有玉能养人的说法。这些盗墓贼认为墓主人的灵魂会附身在玉上面。 他们虽然盗墓,但也会害怕鬼神之说。在他们看来,如果带走玉,就会惊动墓主人的灵魂,使其不能安息。 被惊动了的墓主人会非常气愤,古代人讲究因果报应。他们盗了别人的墓本来就已经种上了因,再惊动墓主人,墓主人肆意的报复就是他们的果。 在他们的观念里,虽然盗墓最后也要受到报应,但那也是日后的事。一旦惊动墓主人,那自己的报应就在眼下。 另一方面,金银珠宝在他们看来都是俗物,还会抱有侥幸心理。但盗取玉石,惊动墓主人,那报应就真真切切地来了。 也因为这个原因,盗墓贼一般不会拿走墓主人陪葬的玉。 怕神仙惩罚 最早时候的玉是没有雕刻的,人们在佩戴的过程中玉逐渐发生变化。显露出与石头不同的质地,当时对于这种无法用经验解释的事情就会联想到神灵。 所以古人将玉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,经常用它来供奉神灵。逐渐认为玉中有灵气,因此玉在人们心中成了宗教信仰的一部分。 盗走玉就代表着自己无耻的行径将会被神灵知晓,神灵也因此会对他们进行处罚。 古人对于神仙非常敬仰,他们认为天地山川、日月星辰、风雨雷电等,天地万事万物无一不是由神仙掌管。他们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一切都归于神力所为,所以每年都要祭天,供奉神灵,祈佑能一切顺利。 在他们眼中,神是无所不能的存在。玉是与神沟通的媒介,玉中蕴含灵气,能被神察觉。而金银钱财是一般俗物,不会惊动神灵。盗走玉石,会惊动神灵,是对神的不敬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盗墓贼们不管多么的胆大妄为,对于神灵心中都会有敬畏之心。因此也就不会轻易拿走玉。 以上三种原因,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,阻止了盗墓贼对墓主人及陪葬品的进一步侵害。 从古至今,盗墓都是一种非法行为。在古时人们看来,盗墓是对墓主人的不敬与侮辱,在今天,盗墓会加大考古的难度与文物的流失。 其实墓中的一些陪葬品会帮助今人更好地了解历史,了解中国传统文化。也会对现存的史料进行更正与补充。盗墓贼的存在会造成文物的丢失与损坏,加大有关工作人员对历史与文化的复原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