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病因 得知至亲离世的那一瞬间,我们通常不会感到悲伤,甚至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,大脑仿佛处于缓冲模式。 而真正让人感到悲痛的,是书桌上那本未临摹完的字帖,是阳台上那件晾干的衬衣,是冰箱里的那半盒牛奶,是紧挨着你牙杯的剃须刀。 我妈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告诉我,外公去世了。 愣了几秒,我立刻请了假回老家。匆匆忙忙上高铁后的第一件事,是打开笔记本修改方案,因为客户那边催促得紧。 持续地敲字甚至让我没有时间在心里腾出空间给悲伤落脚。 在休息的间隙也会想起那个坏消息,但我更明白短短的间隙无法为我提供足够的悲伤时间。 一旦允许自己悲伤,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,还有点儿引人注目。 外公的葬礼充斥着很多我觉得陌生的面孔,外婆哭得很悲伤,母亲走过去拥抱她,一边抚摸着她的背一边说:"别怕,还有我在呢。" 外婆的一句"好好的人,怎么说走就走了呢?"让母亲再也抑制不住泪水。 看到这一幕的我既麻木又迟钝,我迈着沉重的步子靠近,给她们递纸巾递温水,后来的我忙着照顾外婆、安慰母亲,我尽可能做一些事情来减轻她们的难过。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似乎总有比悲伤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,我们不得不抑制住悲伤完成更迫切的需求。 葬礼结束后的某个晚上,我看着餐桌上的那盘西红柿炒鸡蛋突然红了眼,那是外公最爱吃的菜。 以后的日子里,我再也没机会给外公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了,我再也不能在傍晚陪他一块儿遛弯了,即使老家客厅还挂着那熟悉的照片,家里却再也不会出现熟悉的烟味了。 巨大的悲伤突如其来,一瞬间,我嚎啕大哭起来。 我后悔当初没有多给他打几通电话,总以为什么时候都来得及;我后悔回北京时因为嫌弃后备箱带了太多特产,而放下了外公种的地瓜;我后悔没有在每一个能回家的日子回家,总把路途遥远当作借口。 我是真的,永远失去了宠爱着我的外公。 原来,那些被抑制住的悲伤不会缺席,只会在心里慢慢发酵,然后在一个安全时刻爆发。 不得不承认,有的时候,人类感受悲伤的神经是有延迟的。 而所谓的安全时刻,是大脑基于周遭环境作出判断后,告诉我们:可以允许自己悲伤了。 就像分手的那天,仿佛只是平平无奇的工作日,我像往常一样上班,下班回到家边看综艺边吃晚饭,并没有觉得多难过。 后来某个没带伞的下雨天,我站在公司楼下,突然意识到他再也不会来接我回家了,接着哭了好久好久。 就像失去一个重要朋友的那天,天气依然很好,我还约着其他朋友看了一场电影,一切如常。 后来路过洛丽塔服装店的时候,我掏出手机拍下最适合她的那套,才意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了。 很多时刻,我都成功将悲伤延迟,却也总在悲伤来临之时感到措手不及。 "人心很怪的,它痛是要告诉你它难过,但有时候它会把痛藏起来,因为它不想让你知道它有多难过,怕你会承受不住。" 无论是心,还是「延迟悲伤」,似乎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们,帮助我们维持现有的生活,以保证我们的内心世界不崩塌。 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安全时刻,如果你被某些事物触动,悲伤到不能自己也没关系,因为那是你可以允许自己悲伤的时刻。 如果快乐太难,祝你可以放心悲伤。 悲伤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,但我们无法一直背负着悲伤,只能将悲伤打包起来,扔到某个角落去。 现在的我们,都曾经历过流着泪吃饭的日子,成功消化了很多场变故,最终仍然开始了有条不紊的生活。 往前走的日子里,我们终会找到能对抗悲伤的武器,可以是一个对的爱人,可以是一份热爱的工作,也可以是一只等你下班的毛孩子。 雨不会一直下,人不会一直不快乐。 点个"在看"我们不说话,就抱一下。 微博|小红书@蕊希Erin 未经许可|不得在任何平台转载 Copyright@2022蕊希|AllRightsReserved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